close
歸於核心 經文:高沙彌第一次拜見藥山禪師,藥山問:【你從何處來?】高沙彌說:【從南獄來。】藥山又問:【你要到哪裡去?】高沙彌答:【要去江陵受戒。】藥山接著問:【為什麼要受戒?】高沙彌回答:【想要解脫生死。】藥山說:【有一個人既沒有受戒、也沒有生死可擺脫,你知道嗎?】高沙彌問:【既然如此,那麼佛陀生前所制定的戒律又是做什麼用的呢?】藥山說:【這饒舌沙彌,猶掛著唇齒在。】然後高沙彌便作禮退下。道吾這時正好走過來,藥山就對他說:【方才來的那位跛腳沙彌有些可觀之處。】道吾說:【現在還不能草率相信,應該先勘驗他一番才知道。】到了傍晚,藥山來到廳堂,便喚:【稍早時來的那位沙彌在哪?】高沙彌便從眾僧中出列,藥山說:【聽說長安一片騷動,你可知道?】高沙彌說:【不知道,我國非常安定太平。】藥山很高興地問道:【你是研讀過佛經呢?還是向人請教過?】高沙彌回答:【我既沒研讀過佛經,也沒有向人請教過。】藥山說:【也有很多人是既沒讀過佛經,也沒向人請教,但是他們為什麼還是無法明白真理實相?】高沙彌說:【我不能說他們不明白,只能說是他們不肯承當。】奧修: 高沙彌第一次拜見藥山禪師,藥山問:【你從何處來?】 這個問題一再一再地被問起: 【你從何處來?】 它所指的並不是地方,而是空間,它指的是你終極的家,你原始的來處。 高沙彌說:【從南獄來。】 這是他家鄉的地名,由於他是個初學者,所以他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。他不了解禪師們為什麼會問:【你從何處來?】 他們其實是在問:【你已經靜心了嗎?你是否已經進入自己的中心了呢?你是否已經超越那個中心,而到達生命永恆的空間了?】這是一種迂迴的問法。【你是一個靜心的人嗎?你已經找到你存在的中心、你內在的佛了嗎?】 但是他們不那麼問,他們只問一個簡單的問題。而這個沙彌的回答將會決定他的師父要從債務整合哪裡開始教起。 藥山又問:【你要到哪裡去?】 這是同一類問題。如果你知道你要去哪裡,你同時就知道你從何處來,因為那是同一個地方--我們從那裡來,也要到那裡去。它是一個完整的圓,你一定會再回到同一個點、同一個永恆、同一個宇宙。 海洋的潮水漲起--它是從哪裡來的呢?它很快就又消失回到海裡,你最原始的來處與你所要前往的目標,其實是同一個地方。 由於第一個問題答錯了,這個初學者不瞭解它的意思,所以藥山再問:【你要到哪裡去?】假如你不知道你從哪裡來,至少你必須知道你要到哪裡去。 高沙彌答:【要去江陵受戒。】 江陵是一個類似學院的地方,在那裡有許多偉大的學者翻譯了中國及印度的佛教典籍。它是最著名的學習場所。所以他說:【我要去接受佛陀的教誨,去受戒。】 藥山接著問:【為什麼要受戒?】 你受戒的目的是什麼?你可以研究所有的經典,但是那不會讓你變得更有智慧。相反的,它會讓你更自我、更無知。你究竟為何要受戒呢? 禪與知識一點關係都沒有。 一位禪師說:【這些佛經已經阻礙了我許多年,我原本隨時都可以開悟,但是就因為這些經典,我像鸚鵡學語一般重覆佛經裡的話,填鴨式地死記這些偉大的理論哲學,於是那些東西就變成了萬里長城一般,非常難以超越。】 當他接受一位禪師的指導而開悟後,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把所有經書燒掉,那並不表示他不尊敬佛陀,因為隔天一早他就在佛像面前起舞。 他的師父問他:【可是你把所有的佛經都燒掉了?】 他說:【沒錯,我是燒掉了所有的佛經,因為我已經了解到佛陀的真義了。它現在不在佛經裡面,而是在我心裡。我為了向佛陀表達誠摯的感激之意,所以我在佛像面前獻舞。】 禪是直指人心的。佛像或佛經都不能給你任何幫助,唯一能夠幫助你的,就是深入自己的內在,去瞭解你內心的那一片天,和從它而來的那一份自由,以及超越支票借款物外的芳香。 【為什麼要受戒?】受戒之後,你要做什麼?當你接受了佛陀所有的教誨之後,你要做什麼?你的目標為何? 高沙彌回答:【要解脫生死。】 他一定已經聽說過,許多佛教徒都想要擺脫生死輪迴,而很明顯地,大部份人的生活都還是一直在製造更多更多的困惑和不安。 人類所受到的整個制約,都是在製造迷亂不安,因此有人便開始在想,如何才能擺脫這個生死輪迴。但是這並沒有什麼幫助,你必須學會如何去掙脫社會所加諸給你的制約,一旦你解除了那些制約,你就能擺脫所謂的生死輪迴。 由於有這種困頓不安的感覺,所以他可能會想:【若能解脫生死,一定會很好。】 藥山說:【有一個人既沒有受戒、也沒有生死可擺脫,你知道嗎?】 藥山向他直指了內在的佛。 高沙彌問:【既然如此,那麼佛陀生前所制定的戒律又是做什麼用的呢?】 他又再一次錯過了重點,師父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。禪師很少說得這麼清楚,那是看在他是初學的份上,藥山禪師把話說得非常明白,一點都不複雜。他是這樣說的:【有一個人,沒有受戒、也沒有生死可擺脫,你知道這個人嗎?】 其實他是在問:【你認識你自己嗎?你知道你內在有一個人,是不需要任何知識、也不需要去解脫生死,他早就超越一切,從來沒有出生、也不曾死亡,你知道嗎?它不需要受戒,它瞭解存在本身。】 但是高沙彌不懂。 他開始爭辯了。初學者經常會有這種情形,他們以為自己可以跟禪師辯論。其實他們什麼都不懂,可是他們的頭腦裡卻裝滿了垃圾和各式各樣的理論及信念。他根本沒有在聽師父說話,就開始爭辯起來。他爭辯說:【假如有人不需要受戒,也不需要擺脫生死輪迴,那麼佛陀幹嘛要制定戒律?】 這看起來合乎邏輯,也似乎很有道理--但是只有那些還不懂靜心,只懂得用頭腦思考的人才會覺得有道理。 藥山說:【這饒舌沙彌,猶掛著唇齒在。】 嘴唇是用來說支票貼現話的,牙齒是用來咀嚼的。他雖然什麼都不懂,但是至少還有嘴唇會動、有牙齒會咀嚼爭辯。 然後高沙彌便作禮退下。 這個小沙彌什麼都不懂,但還是向師父頂禮作揖,然後退下。 在日本,打躬作揖已經變成了一種儀式,它已經失去了感激之美。他什麼都不懂,不知道自己已經浪費了師父寶貴的時間。他的作禮並不帶有感激之心,而只是一種形式。就好像你跟某人握手,但卻沒有任何愛與溫馨的感覺。 道吾這時正好走過來,藥山就對他說:【方才來的那位跛腳沙彌有些可觀之處。】道吾說:【現在還不能草率相信,應該先勘驗他一番才知道。】 師父說:【他也許還不懂我說的話--那沒有關係,因為他是初學的--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:『這個跛腳沙彌有些可觀之處』。】 他從遙遠的地方來到這裡,雖然他一無所知、目不識丁,但是仍有可觀之處。 到了傍晚,藥山來到廳堂,便喚:【稍早時來的那位沙彌在哪?】高沙彌便從眾僧中出列,藥山說:【聽說長安一片騷動,你可知道?】高沙彌說:【不知道,我國非常安定太平。】 當他說【我國非常安定太平】時,他等於是在說:【我的內心非常平靜,不論我的家鄉是否吵雜喧嘩,那些喧鬧聲都是外在的,而我的內心卻非常平靜。】 藥山很高興地問道:【你是研讀過佛經呢?還是向人請教過?】高沙彌回答:【我既沒讀過佛經,也沒有向人請教過。】藥山說:【也有很多人是既沒讀過佛經,也沒向人請教,但是他們為什麼還是無法明白真理實相?】高沙彌說:【我不能說他們不明白,只能說是他們不肯承當。】 假如人人心中都具有佛性,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無法成佛?那是因為你的心被其他東西佔據了。也許你內心的渴望還未升起,也或許是你害怕成為一個佛,因為和這些瘋狂的群眾在一起,要成為一個佛需要冒一點險。 藥山非常高興,雖然這個沙彌先前完全聽不懂師父說的話,但是他後來一定有仔細去汽車借款靜思冥想,他試著想要去瞭解師父的話,因此他問自己:【我為什麼錯過它?】到了傍晚,他已經是完全不同的一個人了。 早上他還是個初學者,晚上他就已經變成了一位老弟子。從他的對答當中可以看到他的急遽轉變--而這僅僅只有一天的時間。 它有可能在一分鐘之內發生! 它有可能在一秒鐘之內發生! 它也有可能在一瞬間發生!端視你先前的努力有多少。 他一定會因為自己好不容易碰到一位師父,卻聽不懂他的話而感到非常難過。他也一定覺得自己很愚蠢,怎麼一跟師父見面就與他爭辯。他只花了一天的時間就滌清了自己,當師父再次問他話時,他已經是完全不同的一個人了,所以師父非常高興。 這個世界需要這種求道者,只有這種人才能到達修行的終極巔峰。 我知道當你們來到這裡時,心裡都很急切,而這種急切與渴望讓我覺得很高興,你們的春天已經不遠了,你們很快就會開出靈性的花朵,你們的潛能也即將發揮出來,你將會發現自己就是一個佛。 這不是相不相信的問題……我完全反對信仰。我是一個主觀世界的科學家。科學不容許信仰這東西存在,而只求客觀的探究和調查,而我卻是一個主觀世界裡的科學家,我不容許任何信念存在,而是要去探查和追究。假如你內心有渴望,就不須再等待,當黎明到來時,你就可明心見性了。 摘自:經文幽長、良夜苦短 第二篇章 (探索文化出版)附錄:奧修:『絕不要有一絲念頭認為我所說的禪是古代禪師所說過的,我一直在改良和即興創作。他們的話有其產生的背景,現在那個背景已經不存在,世界已不再相同,人類所關心的事物已經改變。人類在不同的方式下接受塑造設計,因此我必須為我所面對的人除去那些設計和制約。』(摘自門徒--普萊姆·瑪格拉--序文)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分享
Facebook
Plurk
YAHOO!
汽車貸款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分享
Plurk
YAHOO!
汽車貸款
全站熱搜